官员们何尝又不是如此?背靠羊城港,做一年的七品小官,出息都赶得上别的府道的五品、四品了,如今变故突生,怎么能不着急呢?上下都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可以说连年都没有过好,一面拼命上奏折,催促朝廷拿出说法,一面也来田总兵这里,商议着该如何吓阻买活军,让一切保持旧观。

令人费解的是,朝廷对于买活军的举动,依旧保持了沉默,似乎不知道买活军正要撼动东南财政支柱一般,连象征性的抗议都没有发出,发来的奏折,只是一遍遍地强调‘不得轻启边衅’,态度之柔媚,令人大失所望,甚至怀疑朝廷和买活军已然存在默契。那《国朝旬报》,更是视如不见,宛如睁眼瞎一般,一年多以来从不谈论壕镜事务,这就足够让羊城港官民绝望的了。而田总兵这里,也是油盐不进,始终不肯借兵——说实话,就算他想,田总兵也不觉得有什么兵愿意接下这个差使。

当然喽,商户们可不在乎水兵们的死活,但当兵的不傻呀,买活军船坚炮利,这一点,敏朝的水师是早有领教的,现在羊城港的船只,有许多都是在泉州、榕城一战中,被买活军的舰队吓得扬帆而走的。这些败军之将,欺负渔民毫无问题,收起走私商船的保护费也不手软,但要说和买活军真刀真枪的在海上分出胜负,只怕军令一出,当即就要背主叛逃——田总兵也并不责怪他们,他也曾见证过买活军炮轰泉州城的好戏。这种明知结果的仗,实在的说来,没什么必要去打,若是能赢还好,必输,又无上命,出兵那就是傻子。

因此,不论羊城港的大商人如何无孔不入地游说,田总兵的态度都是很坚定的:坐山观虎斗即可,买活军输了,那是好事儿,弗朗机人若是被逐走了,对敏国也没有太多的不便,这帮弗朗机人在壕镜多番经营,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,让他们吃吃亏也好,至于说弗朗机人被逐走之后,羊城港商户的损失,来年的辽饷……田总兵是个臭当兵的,他何至于忧国忧民到这个地步?

再说,现在辽饷由买活军承运,从《买活周报》、《国朝旬报》的消息来看,谁知道辽饷还要持续多久?建贼都快被挤得没地方站了,几年下来,从原本声势大盛,到现在四处起火,大有些顾此失彼的味道,如果买活军肯出兵的话,只怕也是旦夕可灭。就算国朝的官库不够使了,那

章节目录